All Image Source
文/冰冰
有一部电影,经历了入围柏林电影节,却因“后期制作原因”退出展映。
也曾定档暑期,却因为“制作完成度和市场预判”问题,距离上映前三天临时撤档。
四个多月过去,官微毫无预兆地宣布定档10月25日上映,仓促地甚至连一张新海报和预告片都没来得及发。
上映当天,就成为了年度爆款。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一定猜到了,就是这部命运多舛的国产青春现实电影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身边不少观众从起初小声的啜泣到猛吸鼻涕的抽泣,似乎有一种情绪在放映内蔓延开来。
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在阳光之下,而《少年的你》打开了他们尘封多年不愿回忆的年少时光。
我在走出影院的时候,喉头发紧,眼泪直流。
回家以后打开电脑,准备整理写下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却千头万绪久久不能落笔。
这是一部值得二刷,但我却不敢二刷的电影。
而我,将以一个校园霸凌亲历者的角度,谈谈这部电影。
「角色相互转换的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
我在写《我们与恶的距离》的时候就曾说过,要讨论一个事件大多绕不过这三个角色。
《少年的你》的编剧,另辟蹊径地并没有用这三个身份来框定角色,而是让他们间彼此转换。
此刻的你也许是天使,但下一个转口也许就会变成恶魔。
受害者胡小蝶从教学楼一跃而下,一时间学校的天井似乎成了「动物世界」。
同学们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他们围观讨论,还看热闹似地拍下照片和小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上。
陈念(周冬雨 饰)曾经也是旁观者的其中一人。胡小蝶之前向她示好希望彼此能够成为朋友,甚至在跳楼前向陈念含泪控诉“为什么你不阻止她们欺负我”。
陈念,就像很多其他旁观者那样,害怕霸凌延伸到自己身上影响学习,选择无视了对方的这份求救。
虽然我们不能说陈念是压死胡小蝶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也说明了一点事实:很多时候,受害者的悲剧是施暴者和旁观者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因为内疚,陈念在同学们都在看热闹的时候,只身一人走向前脱下校服,盖在了躺在地上的胡小蝶身上。
(The End)
Movie URL: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575813-shao-nian-de-ni)
Critic: AAA
영화 URL: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575813-shao-nian-de-ni)
별점: AAA
由于平台对于图片的审查,我不得不缩减配图以减少风险。如果您有兴趣阅读完整版的话,欢迎前往我的豆瓣或简书账户「冰冰的小城堡」,或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冰冰的小城堡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谢谢大家来看我的文章,如果您喜欢的话,请转发、留言或是点赞。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再次感谢~
This post has been published on toutiao. Thank you for reading my articles. If you like my post, please resteem and upvote the articles or leave your comments. Thank you again!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